福寿堂文化集团

联系我们

电话:0731-84898450

邮箱:fushou_T@126.com

地址:湖南长沙市五一中路129号碧云天大厦九楼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疫情中,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点击数:27602020-03-03 11:53:30

2020年春节,对于中国经济和文化产业而言,是一个“劫”。面对疫情,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产业在“渡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以他的视角解读经历疫情后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访谈中,他指出了疫情中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游人在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游览


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2020年是一个让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和研究者倍感期待的年份

这一年,按照原定部署,我们将迎来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标志性节点,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进。

现在,一场突发的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数,使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近期与远期前景。

先说总体判断,我个人觉得,我国文化产业上扬的总体势头不会变化。

正如近期诸多分析对中国经济多年来展现出的活力与韧性的信心一样,我觉得文化产业也会在疫情之后企稳回升,因疫情遭到重创的线下行业会逐步恢复甚至反弹上涨,线上行业经由疫情洗礼会更加彰显出社会责任。

更重要的是,一场重大灾难过后,原本被增长掩盖的问题在众多行业停摆下被搁置在了更加显著的不可回避的位置,行业整体识别并孕育出一些新的增长点,“高质量发展”将由文化产业的增长范式转换、行业的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的技术迭代、文化消费的需求升级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理顺等深层次矛盾的破解来实现。


其一,


对线下实体行业在疫情结束后的逐步恢复要有充分信心,对线上累积的消费和审美惯性要有冷静认识。

如电影、演艺、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消费等行业,一旦疫情彻底结束,人们一定会重拾热情,近年来文化消费的旺盛势头不会变化,而且疫情结束后我判断会有多地政府采用更大规模发放惠民消费券等刺激文化消费的手段,经过线上消费洗礼和磋磨的消费者会对线下消费更具好感

另一方面,因受到疫情影响而在近期明显拔高的游戏、网络演艺、线上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等行业,要做好培育消费与审美惯性的工作,越是在大量闲暇注意力迁移到网络上的时候,网友越有时间和可能性在广域流量下披沙拣金,网络产品越是进入激烈竞争格局,疫情结束后将从产品竞争进入服务竞争阶段,会有大量网红产品就此败下阵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众多线上企业特别是互联网文化企业彰显出自觉自愿的社会责任,这都为互联网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元素,让人对数字文化产业助力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其二,


技术变革会显著加速,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会更加深入,数字文化产业迎来升级拐点。

疫情不仅是各地政府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企业、技术、服务的试金石。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5G等近年来的前沿商用技术在疫情中得到实际能力检验,找到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这些技术与生物医学、社会治理、认知神经、心理疏导、社会疗愈等领域进一步结合,会使高新技术的精神属性越来越强化,而且可以“硬核”到深入生理机制之中。

数字文化产业的内容供给将越来越可触可感,有硬件,有软件,有场景,有实操,有监测,有效果。我个人预测,数字文化产业将进入另一个上升拐点,其中与社会心理的疏导、抚慰和疗愈,与休闲、康养、健身等大健康产业的结合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其三,


当下紧迫的是要真真切切地为文化企业,特别是那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文化旅游、演艺、会展、终端娱乐消费等中小微文化企业帮一把。

现在需要多部门形成合力,切实考虑企业需求,落实2020年2月1日的30条措施,为企业渡过难关,在疫情后全面开工提供服务。

最近北京、宁波等地专门针对文化企业复工开出了很多直接有效的“方剂”,希望这些“方剂”不但“治病”,更能“强身”,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尽快消除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开拓业务范围,增强综合实力。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疫情防控带来的教训会引导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投资更多地面向社会治理、应急体系、医疗体系、心理服务体系等领域投入,因此亟待丰富和完善保险、再保险、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行业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与保障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

与疫情的这场阻击战我们必须获胜,也一定会获胜。文化产业将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给予我们希望,中国经济也一定可以从重创下重振精神,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