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堂文化集团

联系我们

电话:0731-84898450

邮箱:fushou_T@126.com

地址:湖南长沙市五一中路129号碧云天大厦九楼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从传统福寿文献中感受我国的传统福寿文化

点击数:17332022-08-09 11:54:55

农历9月初9是重阳节。


2021年10月,也是我国第12个“敬老月”,主题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乐享智慧老年生活”。


首先,祝全天下的老人幸福健康,享受晚年美好生活。


我借正在颐和园博物馆举办的“文物中的福寿文化和艺术特展”来聊聊中国的传统福寿文化。


中国福寿文化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滋长于商周,壮大于秦汉,成熟于唐宋,至明清时达于极盛。上至帝王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皆以福寿为求,举凡制度风俗,百货器用,常以福寿为用,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现世和以人为本的特质。

在中国古代,“福”与“寿”的内容,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古代中国在文字形成之初,就对其进行象形和表意的描述,这就意味着“福”与“寿”有着密切的联系。


“福”在甲骨文中最初的形式只有右半部分“畐”,是一个带流的酒杯。在甲骨文中上面是像酒杯一样的容器,下面是一双手,表示双手捧举酒器以敬奉苍天,这也是古人对“福”的含义最初表达。后来又在左边加上一个代表祭台的“示”,最终定型为现在的“福”字。


“寿”字最早见于周代青铜器铭文中,据专家分析,它是从甲骨文中的“老”“老”“耋”等字演化过来的。从这些文字出现的时间我们可以推测,早在殷商时期乃至更早以前,中国人就已经有了长寿的观念,并由此衍生了以“敬老”“养老”“寿星”“祝寿”为代表的传统寿文化。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书·洪范》中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展现了福寿文化的层次,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包含了中华民族关于生存、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中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福,祐也,从示,畐声。”“寿,久也,从老省。”可见“福”“寿”相连所形成的中国传统福寿文化,表明人生的幸福是以生命时长为客观基础,以整体性的“福”为主观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在一定的生命周期之中的较为完整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判断。


再有好《论语》中的“知者乐,仁者寿”;《韩非子·解老》中“全寿富贵之谓福”;《诗经·小雅·楚茨》中“报以介福,万寿无彊”等。不只是文献,在建筑、陶瓷、钱币、玉石、书画等领域,也有大量的福寿文化题材作品创作。这些都表明,福寿文化已经浸染到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这也反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追求健康长寿。祝愿老人们越来越好,也祝我们这些即将步入老龄化的朋友们身体好、工作好,延缓衰老。



来源:博物馆学文化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